标题:紻yǎnɡ
注解:纓卷也。此卷亦起權反。卷本訓厀曲,引申爲凡曲之偁。纓卷,謂纓之曲繞也。是爲紻从糸央聲。於㒳切。十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緌ruí
注解:系冠纓𠂹者。各本作系冠纓也,韵會無也字,皆非。今正。緌與纓無異材,垂其餘則爲緌,不垂則臿於纓卷閒。內則冠緌纓注曰:緌者,纓之飾也。正義曰:結纓頷下以固冠,結之餘者散而下垂謂之緌。按玉藻曰:有事然後緌。檀弓曰:喪冠不緌,扱其餘也。引申之爲旌旂之緌。以旄牛尾爲之。古字或作蕤,或叚綏爲之。从糸委聲。儒隹切。古音在十六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緄ɡǔn
注解:織成帶也。各本無成字。依文選七啓注、後漢南匈奴傳注補。玉篇𢂸誤章:凡不待翦裁者曰織成。緄𢂸見後漢書,葢非三代時物也。詩小戎:竹柲緄縢。毛傳曰:緄,繩也。此古義也,而許不取之,過矣。漢碑用爲衮字。从系昆聲。古本切。十三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紳shēn
注解:大帶也。巾部𢂸下曰:紳也。與此爲轉注。革部鞶下云:大𢂸也。男子𢂸鞶,婦人𢂸絲。𢂸下云:紳也。男子鞶𢂸,婦人𢂸絲,皆於古大𢂸革𢂸不分别,是其疏也。古有革𢂸以系佩韍,而後加之大𢂸,紳則大𢂸之垂者也。玉藻曰:紳長制士三尺。子游曰:參分𢂸下,紳居二焉。注云:紳,𢂸之垂者也。言其屈而重也。許但云大𢂸,亦是渾言不析言。葢許意以革𢂸統於大𢂸,以𢂸之垂者統於𢂸,立言不分别也。从糸,大𢂸用素用練。故从糸。𦥔聲。失人切。十二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繟chǎn
注解:帶緩也。繟之言𦆀也。韓詩:檀車𦆀𦆀。毛詩作幝幝。从糸單聲。昌善切。十四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綬shòu
注解:韍維也。韍古文作市,韠也。韍維,謂所以維韍者,釋器曰:璲,瑞也。此謂玉瑞也。又曰:璲,綬也。郭云:卽佩玉之組。所以連繫瑞者,因通謂之璲。(今本字誤)古者韍佩皆系於革𢂸。佩玉之系謂之璲。俗字爲繸。又謂之綬。韍之系亦謂之綬。爾雅渾言之,許析言之,言韍可以該佩也。謂之綬者,韍佩與革𢂸之閒有聯而受之者,故曰綬。玉藻曰:天子佩白玉而玄組綬,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組綬,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綬,世子佩瑜玉而綦組綬,士佩瑌玟而緼組綬。孔子佩象環五寸而綦組綬,是其制也。司馬氏輿服志曰:五伯迭興,戰兵不息,於是解去韍佩,畱其係璲,以爲章表。故詩曰:琄琄佩璲。此之謂也。至秦乃以采組連結於璲,光明章表,轉相結受,故謂之綬。漢承不改。夫大東所言,其時未嘗去玉。綬見玉藻、爾雅,非至秦漢乃有此名。古之所謂綬者璲也,秦漢之縌也。秦漢之所謂綬者,所以代古之韍佩也,非古之綬也。然則許曰綬,韍維也。又曰組,綬屬也。此古之綬也。又曰縌,綬維也。緺,綬紫靑色也。綸,靑絲綬也。此秦漢之綬也。秦漢改韍佩爲綬,遂改綬爲縌,此名遷移當正者也。从糸受聲。殖酉切。三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組zǔ
注解:綬屬也。屬當作織,淺人所改也。組可以爲綬,組非綬類也。綬織猶冠織,織成之幘梁謂之纚,織成之綬材謂之組。玉藻綬必連組,曰玄組綬、朱組綬是也。內則曰:織紝組紃。周禮典絲掌組。詩曰:執轡如組。傳曰:組,織組也。執轡如組,御衆有文章。言能制衆。動於近,成於遠也。按詩意非謂如組之柔,謂如織組之經緯成文,御衆縷而不亂,自始至終秩然,能御衆者如之也。織成之後所用韍佩之系,其大者也。其小者㠯爲冠纓。各本冠作冕。今依七啓李注、急就顔注正。冕用紘,冠用纓。冕可偁冠,冠不得偁冕也。玉藻曰:玄冠朱組纓,天子之冠也。緇布冠繢緌,諸侯之冠也。玄冠丹組纓,諸侯之齊冠也。玄冠綦組纓,士之齊冠也。緌與纓同材,故諸侯言緌不言纓。纓以組之細者爲之。大爲組綬,小爲組纓,其中之用多矣。典絲供所受之組是也。从糸且聲。則古切。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緺ɡuā
注解:綬紫靑色也。各本無色,今依後漢南匈奴傳,大平御覽正。百官公卿表曰:丞相,金印紫綬。高帝十一年更名相國,綟綬。徐廣曰:似紫。紫綬名緺綬,其色靑紫。何承天云:緺,靑紫色也。按紫者,水剋火之閒色。又因水生木而色靑,是爲紫靑色。从糸咼聲。古蛙切。古音在十七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縌nì
注解:綬維也。此綬謂漢之綬也。乘輿長丈九尺九寸,至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長丈五尺,百石長丈二尺者是也。綬維謂之縌。乘輿至二千石皆長三尺二寸,千石至二百石皆長三尺者是也。司馬彪曰:縌者,古佩璲也。佩綬相迎受故曰縌。按當曰與綬相迎受故曰縌。縌之言逆也,漢之縌古之綬也。漢之綬,猶古之韍佩也。縌篆其創於李斯輩與。从糸逆聲。宜戟切。古音在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纂zuǎn
注解:佀組而赤。漢景帝紀曰:錦繡纂組,害女紅者也。臣瓚引此爲注。按組之色不同。似組而赤者,則謂之纂。釋詁曰:纂,繼也。此謂纂卽纘之叚借也,近人用爲撰集之偁。从糸算聲。作管官。十四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紐niǔ
注解:系也。今本系下曰:係也。係者,結束也。一曰結而可解。結者,締也。締者,結不解也。其可解者曰紐。喪大記曰:小斂大斂皆左衽結絞不紐。正義云:生時𢂸竝爲屈紐,使易抽解。若死則無復解義,故絞束畢結之,不爲紐也。从糸丑聲。女久切。三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綸lún
注解:糾靑絲綬也。各本無糾字。今依西都賦李注、急就篇顔注補。糾,三合繩也。糾靑絲成綬,是爲綸。郭璞賦云:靑綸競糾。正用此語。緇衣注曰:綸,今有秩、嗇失所佩也。釋艸:綸似綸。郭曰:今有秩、嗇夫所𢂸糾靑絲綸。法言:五㒳之綸。李軌云:綸,糾靑絲綬也。今本法言改糾爲如,不可通矣。攷輿服志:乘輿黃赤綬。諸侯王赤綬,諸國貴人,相國皆綠綟綬,公侯將軍紫綬。九卿、中二千石、二千石靑綬,千石、六百石黑綬,四百石、三百石、二百石黃綬,百石靑紺綸。一采宛轉繆織,長丈二尺。按繆卽糾字。自黃綬以上,綬之廣皆尺六寸,皆計其首,首多者系細,首少者系粗,皆必經緯織成。至百石而不計其首,合靑絲繩辮織之,有經無緯,謂之宛轉繩,若今人用絲繩如箸粗爲𢂸者也。緇衣曰:王言如絲,其出如綸。王言如綸,其出如綍。小雅曰:之子于釣,言綸之繩。召南曰:其釣維何,維絲伊緍。傳云:緍,綸也。綸之繩猶言糾之繩矣。後人用以代經論字,遂使其義不傳。从糸侖聲。古還切。古音在十三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綎tīnɡ
注解:系綬也。系當作絲。廣韵曰:絲綬,𢂸綎。玉篇曰:絲綎,綬也。按此綬葢綬之類而已,非印綬之綬。从糸廷聲。他丁切。十一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絙huán
注解:緩也。緩當作綬。玉篇絙下曰:絙,綬也。此亦綬之類也。从糸𠄢聲。胡官切。十四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㬧bó
注解:頸連也。頸當作領。玉篇作領連,是也,謂聯領於衣也。衣部曰:襮,黼領也。毛傳曰:襮,領也。領謂之襮,連領謂之𦃙,玉篇以爲同字也。从糸,㬥省聲。補各切。古音在二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紟jīn
注解:衣系也。聯合衣襟之𢂸也。今人用銅鈕,非古也。凡結𢂸皆曰紟。玉藻:紳韡結三齊。注云:結,約餘也。結或爲紟,宋本如此韋注國語曰:𢂸甲者紟鎧也。紟,今本譌衿。荀卿非十二子曰:其纓禁緩。叚禁爲紟也。按襟,交衽也。俗作衿。今人衿紟不别。又喪禮紟,單被也。乃紟之别一義,亦因可以固結之義引申之。从糸今聲。居音切。七部。按又巨禁切。䋮,籀文从金。玉篇、古文四聲韵皆作𦁌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緣yuàn
注解:衣純也。此以古釋今也。古者曰衣純,見經典。今曰衣緣。緣其本字,純其叚借字也。緣者,沿其邊而飾之也。深衣曰:純袂緣。純邊廣各寸半,袂緣猶袂口也。廣各寸半者,表裏共三寸也。旣夕禮注曰:飾裳在幅曰綼,在下曰緆。緣之義引申爲因緣、夤緣,而俗遂分别其音矣。从糸彖聲。以絹切。十四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纀pú
注解:常削幅謂之纀。爾雅釋器文也。郭云:削殺其幅,深衣之裳也。按許書之削當作消。纀之言僕也,僕之言附也。从糸僕聲。博木切。三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絝kù
注解:脛衣也。今所謂套袴也,左右各一,分衣㒳脛,古之所謂絝,亦謂之褰,亦謂之襗,見衣部。若今之滿當袴,則古謂之㡓,亦謂之幒,見巾部。此名之宜别者也。从糸夸聲。苦故切。五部。按此字疑當同胯𨀗作絝,今皆作袴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繑qiāo
注解:絝紐也。紐者,系也。脛衣上有系,系於幝𢂸曰繑。从糸喬聲。牽遙切。二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緥bǎo
注解:小兒衣也。衣部曰:𧝐,緥也。斯干:載衣之裼。傳曰国:裼,褓也。褓,緥之俗字,古多云小兒被也。李奇曰:小皃大藉。師古曰。卽今小兒繃。古多叚借保葆字。从糸𠈃聲。博抱切。古音在三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繜zūn
注解:薉貉中女子無絝,㠯帛爲脛空,用絮補核,名曰繜衣,狀如襜褕。無絝者,無左右各一之絝也。帛,依急就篇當作布。空腔古今字。核當作覈,果覈之引申也。帛爲脛腔,褚以絮而裹之,若今江東婦之卷胖。胖音如滂去聲。是名繜衣,亦曰母繜。急就篇曰:襌衣蔽膝布母繜。葢蔽厀、繜衣、襜三者相似,故曰狀如襜。衣部曰:襜,衣蔽前也。又曰:直裾謂之襜褕。此當曰狀如襜,不當有褕字。从糸尊聲。子昆切。十三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紴bō
注解:絛屬。按急就篇䋐縀紃三字相聯,必三者爲一類也。縀葢本作紴,篆形皮叚相似而譌,縀乃又譌緞。說者因以𡳐後帖解耳,未知是否。从糸皮聲。讀若被,或讀若水波之波。博禾切。十七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絛tāo
注解:扁緒也。廣雅作編緒,漢書及賈生新書作偏諸,葢上字作編,下字作諸爲是,諸者謂合衆采也。賈誼傳曰:今民賣僮者,爲之繡衣絲𡳐偏諸,緣。服虔曰:偏諸如牙條,以作𡳐緣。又曰縠之表,薄紈之裏,緁以偏諸。晉灼曰:以偏諸緁著衣。然則偏諸之爲絛明矣。𨿼記注曰:紃,若今時絛也。毛詩、左傳正義曰:王后親織玄紞,卽今之絛繩,必用𨿼采線織之。按紴、䋐葢其闊者,絛其陿者,紃其圜者。从糸攸聲。土刀切。古音在三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䋐yuè
注解:采彰也。彰者,彣彰也。爲五采彣彰可以緣飾之物也。一曰車馬帬。一曰謂一名也。帬各本作飾。今正。師古漢書注曰:偏諸,若今之織成,以爲要襻及褾領者也。古謂之車馬帬,其上爲乘車及騎從之象。急就篇䋐注曰:䋐,織采爲之。一名車馬飾,卽今之織成也。按二注皆用許爲訓。顔意偏諸卽䋐也。一作飾。不同者,後人改之耳。从糸戉聲。王伐切。十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緃zōnɡ
注解:䋐屬。急就篇絛繢總爲類。師古曰:總一作縱。說文作緃。按羔羊:素絲五總。傳曰:總,數也。豈卽緃與。从糸,從省聲。足容切。九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紃xún
注解:圜采也。采彰、扁諸、圜采,葢古有是名,而漢語猶然。圜采以采線辮之,其體圜也。內則:織紝組紃。注曰:紃,絛也。襍記:紃以五采。注曰:紃,施諸縫中,若今時絛也。孔穎達曰:似繩者爲紃。从糸川聲。詳遵切。十三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緟chónɡ
注解:增益也。增益之曰緟。經傳統叚重爲之,非字之本。如易之重卦,象傳言重巽。又言洊雷震、習坎、明㒳作離,兼山艮、麗澤兑皆謂緟之也。今則重行而緟廢矣。增益之則加重,故其字从重。許書重文若干皆當作緟文。从糸重聲。直容切。九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纕rǎnɡ
注解:援臂也。援臂者,㩊衣出其臂也。王制:適四方,臝股肱。注云:謂擐衣出其臂脛。蕭該云:擐當作㩊。擐是穿著之名,非出臂之義。陸德明曰:擐,舊音患,今宜音宣,依字作㩊。字林云:㩊,㩊臂也。先全反。玉裁按援㩊古今字。㩊,俗又作揎。鄭作擐猶許作援,二聲古同耳。字書、韵書有从𡬳聲之字。今以詛楚文石刻攷之,其云亦應𡬳皇天上帝及大沈久湫之幾靈德賜𡱀劑楚師。釋爲爰,釋爲援皆可。董逌云古受字,非也。援臂者,援引也,引褎而上之也,是爲纕臂。襄訓解衣,故其字从襄糸。今則攘臂行而纕臂廢矣。攘乃揖讓字。从糸襄聲。汝羊切。十部。廣韵攘臂平聲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纗zuī
注解:維綱中繩也。綱者,网之紘也。又用繩維之。左右皆有繩,而中繩居要,是曰纗。思玄賦舊注云:纗,系也。葢引申之爲凡系之偁。思玄賦曰:纗幽蘭之秋華。李善引通俗文曰:繫幃曰纗。幃者,今之香囊也。通俗文各本作說文,今以意改。从糸巂聲。讀若畫。戶圭切。廣韵又胡卦切。十六部。或讀若維。維疑當作絓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綱ɡānɡ
注解:网紘也。各本作維紘繩也。今依棫樸正義正。紘者,冠維也。引申之爲凡維系之偁。孔穎達云:紘者,网之大繩。商書曰:若罔在綱,有條而不紊。詩曰:綱紀四方。箋云:以罔罟喻之,張之爲綱,理之爲紀。从糸岡聲。古郞切。十部。㭃,古文綱。古文四聲韵作㭃𣓡二形。㭃从古文糸也。〖注〗𣓡,古文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縜yún
注解:綱紐也。紐者,結而可解也。大曰系,小曰紐。綱之系网也,必以小繩毌大繩而結於网,是曰縜。引申爲凡紐之偁。梓人爲侯,上綱與下綱出舌尋,縜寸焉。注云:綱,所以繫侯於植者也。縜,籠綱者。按綱繩麤大,故以小繩毌大繩爲紐連於侯,其用與网一也。。从糸員聲。爲贇切。十三部。大鄭曰:讀如竹靑皮之筠。《周禮》曰:“縜寸。”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綅qīn
注解:綫也。各本綫上有絳字。今依閟宫釋文、正義正。以綫訓綅,不言色也。綅旣爲絳綫,則經不必言朱矣。閒傳:禫而綅。襍記注:禫旣祭,乃服禫服。朝服綅冠。鄭曰:黑經白緯曰綅。别一義。从糸,㑴省聲。子林切。七部。又息廉反。《詩》曰:“貝胄朱𦃌。”魯頌閟宫文。傳曰:貝胄,貝飾也。朱綅,以朱綅綴之。按毛意謂以朱綫綴貝於胄耳。正義謂綴甲,非也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縷lǚ
注解:綫也。此本謂布縷,引申之絲亦名縷。从糸婁聲。力主切。古音在四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綫xiàn
注解:縷也。鄭司農周禮注曰:線,縷也。此本謂布綫,引申之絲亦偁綫。从糸戔聲。私箭切。十四部。線,古文綫。周禮縫人作線。鮑人同。注曰:故書線作綜,當爲糸旁泉。讀爲絤。按線作綜,字之誤也。絤則鄭時行此字。漢功臣表:不絕如綫。晉灼曰:綫今線縷字。葢晉時通行線字,故云尒。許時古線今綫,晉時則爲古綫今線,葢文字古今轉移無定如此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䋉xué
注解:縷一枚也。一枚猶一箇也。从糸穴聲。乎決切。十二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縫fénɡ
注解:㠯鍼紩衣也。鍼下曰:所㠯縫也。召南:羔羊之縫。傳曰:縫言縫殺之大小得其宜。引申之義也。从糸逢聲。符容切。九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緁qiè
注解:𦄱衣也。下文緶下曰:緁衣也。與此爲轉注。衣部曰:𪗋者,緶也。喪服傳曰:斬者何?不緝也。齊者何。緝也。齊卽䄢,緝卽緁,叚借字也。緁者,緶其邊也。从糸疌聲。七接切。八部。䌌,緁或从習。習聲與緁聲相近也。〖注〗䄢字原作𠫼下衣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紩zhì
注解:縫也。與上文縫爲轉注。黹下曰:鍼縷所紩衣也。凡鍼功曰紩。从糸失聲。直質切。年二部。〖注〗鉄,古文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緛ruǎn
注解:衣戚也。戚今之蹙字也。古多用戚,無蹙字。考工記曰:不微至無以爲戚速。詩鄭箋云:縐絺,絺之戚戚者。今俗改作蹙。衣戚,衣部所謂襞,韋部所謂韏。子虛賦:襞積褰縐,紆徐委曲,鬱橈谿谷。張揖注曰:襞積,𥳑齰也。褰,縮也。縐,戚也。其縐中文理,岪鬱迴曲,有似於谿谷也。按𥳑古字,𧟉襉皆今字。縐訓戚,與鄭箋合。俗本譌裁。而小顔、小司馬皆不得其解,甚矣古書之難讀也。衣戚亦曰韏衣,是爲緛。引申之爲凡戚之偁。素問曰:大筋緛短,小筋弛長。緛短謂戚而短也。緛以衣喻,弛以弓喻。从糸耎聲。而沇切。十四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䋎zhàn
注解:補縫也。補者,完衣也。古者衣縫解曰袒,見衣部。今俗所謂綻也。以鍼補之曰䋎,內則云衣裳綻裂,紉鍼請補綴是也。引申之,不必故衣亦曰縫䋎。古𧰟歌行曰:故衣誰當補,新衣誰當綻。賴得賢主人,覽取爲我䋎。謂故衣誰則補之,新衣誰則縫之,賴有賢主婦見而爲補縫之也。綻字古亦作䋎,淺人改之。从糸旦聲。丈莧切。十四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繕shàn
注解:補也。周禮繕人注曰:繕之言勁也,善也。叔于田序注云:繕之言善也。曲禮:招搖在上,急繕其怒。注曰:急猶堅也。繕讀曰勁。按許言補,其本義也,而中含善勁二義,故鄭云之言,不必如曲禮注之改讀也。从糸善聲。時戰切。十四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絬xiè
注解:衣堅也。各本無此三字,以論語曰絬衣長短右袂,冠於从糸之上。今補正。玉篇注曰:堅也。廣韵注曰:堅絬。皆本諸說文古本,非能杜撰也。自淺人不知許有引經說叚借之例,則訓論語絬衣爲堅衣而不可通,乃刪其本義,徑引論語使絬爲䙝之或體。殊不思絬果䙝或字,則當於衣部䙝篆之下出一絬篆,云䙝或从舌聲,不得憒憒如是。且上文云補縫也,下文云綴得理也,堅義正與補綴相合,列字之次弟可攷者如是。衣堅者,今蘇州人所謂勩箸也。从糸舌聲。舌以柔而存。天下之至柔,馳騁天下之至剛,从舌非無意也。私列切。十五部。《論語》曰:“絬衣長,短右袂。”鄉黨篇文。今論語絬衣作䙝裘。衣部曰:䙝,私服也。然則論語自訓私服,而作絬者,同音叚借也。許偁之者,說六書之叚借也。如𡚽,人姓也。而偁無有作𡚽。堋,喪葬下土也。而偁堋淫于家。尚書叚𡚽爲好,叚堋爲朋也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纍léi
注解:綴得理也。綴者,合箸也。合箸得其理,則有條不紊,是曰纍。樂記曰:纍纍乎端如貫珠。此其證也。一曰大索也。論語作縲,字之誤。注云:黑索也。亦誤作累,如孟子係累其子弟是。亦作羸,如易大壯羸其角,馬云大索也。鄭、虞作纍。引申之,不以罪死曰纍,見楊雄反離騷注。从糸畾聲。畾聲卽靁省聲也。力追切。十五部。按纍絫二字大不同。纍在十五部,大索也。其隷變不得作累。絫在十六部,增也。引申之延及也。其俗體作累,古所不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縭lí
注解:㠯絲介𡳐也。介者,書也。謂以絲介書𡳐閒爲飾也。葢卽周禮之繶絇。从糸离聲。力知切。古音在十七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𦂐ɡōu
注解:刀劒緱也。廣韵曰:刀劒頭纏絲爲緱也。按謂人所把處如人之喉然。从糸矦聲。古侯切。四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繄yī
注解:𢧢衣也。所以韜𢧢者,猶盛弓弩矢器曰医也。叚借爲語䛐。左傳:王室之不壞,繄伯舅是賴。民不易物,惟德繄物。毛詩:伊可懷也。箋云:伊當作繄。繄猶是也。从糸殹聲。烏雞切。十五部。一曰赤黑色繒。赤當依玉篇作靑。巾車:王后安車,彫面繄總。注曰:繄讀爲鳧鷖之鷖。鷖總者,靑黑色,以繒爲之。鄭司農說也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縿shān
注解:旌旗之游所屬也。各本失所屬二字。今補。㫃部曰:游,旌旗之流也。周禮巾車注云:正幅爲糝,游則屬焉。正義曰:正幅爲縿,爾雅文。又覲禮正義:爾雅說旌旗正幅爲縿。唐後爾雅奪正幅爲縿四字,邢疏不能攷補。縿是旌旗之體,游則屬焉。故孫炎注曰:爲旒於縿。郭璞曰:縿,衆旒所箸。戴先生曰:游箸縿垂者也。交龍鳥隼之屬皆畫於縿。爾雅曰:纁帛縿。鄭本之,曰九旗之帛皆用絳。上有弧以張縿之幅,見覲禮、明堂位、考工記。下以人維之,周禮節服氏六人維王之太常、爾雅維以縷是也。所以太常必維之者,正恐其游長曳地。毛詩:素絲紕之,大夫旌旗之游亦維持之也。游屬於縿而統於縿。然㫃部游下不云旌旗之縿也。則知縿下𣃔不云旌旗之游。理合析言,不得渾言矣。从糸參聲。所銜切。古音在七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徽huī
注解:衺幅也。卽詩之邪幅也。傳曰:邪幅,偪也。所以自偪束也。箋云:邪幅,如今行縢也。偪束其脛,自足至厀。按內則謂之偪,許云謂之徽,未見所出,葢猶蔽厀謂之褘與。釋詁曰:徽,善也,止也。大雅箋云:美也。自偪束之義文引申也。一曰三糾繩也。三糾,謂三合而糾之也。丩部曰:糾,三合繩。易係用徽纆。劉表曰:三股曰徽,㒳股曰纆。一說糾本三股,三糾當爲九股。从糸,微省聲。許歸切。十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䋢biē
注解:扁緒也。見絛下。一曰弩要,俗作𦝫。鉤帶。从糸𣂹聲。𣂹者,籒文折字。并列切。十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紉rèn
注解:單繩也。單各本及集韵作繟,非其義。李文仲字鑒作繹。今依廣韵,佩觿作單。太平御覽引通俗文曰:合繩曰糾,單展曰紉,織繩曰辮,大繩曰絚。釋玄應引字林單繩曰紉。單對合言之。凡言綸言糾皆合三股二股爲之,紉則單股爲之。玉篇曰:紉,繩縷也,展而續之。方言曰:䌪,𠟪,續也。楚謂之紉。葢單股必以他股連接而成。離騷曰:紉秋蘭以爲佩。注:紉,索也。內則:紉鍼請補綴。亦謂綫接於鍼曰紉。从糸刃聲。女鄰切。古音在十三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繩shénɡ
注解:索也。索下云:繩也。艸有莖葉,可作繩索也,故从𡵬糸。繩可以縣,可以束,可以爲閑,故釋訓曰:兢兢,繩繩,戒也。周南傳曰:繩繩,戒愼也。从糸,蠅省聲。食陵切。蠅字入黽部者,謂其虫大腹如黽類也。故蠅以黽會意,不以黽形聲。繩爲蠅省聲,故同在古音弟六部。黽則古音如芒,在弟十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䋫zhēnɡ
注解:䊸未縈繩。未縈繩,謂未重曡繞之如環者。紆者,詘也,少少詘曲之而已。將縈繩先詘曲之。引申爲凡紆曲之偁。士喪禮:陳襲事于房中,西領南上不綪。注云:綪讀爲䋫。䋫,屈也。江沔之閒謂縈收繩索爲䋫。按許紆下一曰縈也,此卽江沔之閒語也。此云紆未縈繩,用詘訓也。凡器物曲陳之皆曰䋫。一曰急弦之聲。聲䋫䋫然也。从糸爭聲。讀若旌。側莖切。十一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縈yínɡ
注解:收卷也。卷居轉切。各本作韏,非也。今依韵會、玉篇正。凡舒卷字,古用厀曲之卷。今用气勢之捲,非也。收卷長繩,重曡如環,是爲縈。於營切。今俗語尚不誤。詩周南:葛藟縈之。傳曰:縈,旋也。从糸,熒省聲。於營切。十一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絇qú
注解:纑繩絇也。纑者,布縷也。繩者,索也。絇,糾合之謂。以讀若鳩知之,謂若纑若繩之合少爲多皆是也。廣韵:絇,九遇切。絲絇也。唐會眞記崔氏書曰:奉寄采絲一絇。元稹詩曰:棼絲不成絇。正讀九遇切。是唐人多用此語。若屨絇,禮經及禮記皆作絇。周禮作句。鄭云:箸舄屨之頭以爲行戒。句當爲絇。聲之誤也。玉裁按許不言屨飾,但言纑繩絇。許意屨絇字當從周禮作句爲正,取拘止之意。从糸句聲。讀若鳩。古音在四部。今其俱切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縋zhuì
注解:㠯繩有所縣也。縣者,系也。以繩系物垂之是爲縋。縋之言垂也。玄應引縣下有鎭。《春秋傳》曰:“夜縋納師。”見左傳襄十九年。从糸追聲。持僞切。按當持位切。古音在十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絭quàn
注解:纕臂繩也。纕各本作攘。今正。纕者,援臂也。臂褏易流,以繩約之,是繩謂之絭。絭有叚帣爲之者。史記滑稽列傳:帣韝鞠𦜕。徐廣云:帣,收衣袖也。又有叚卷爲之者。列女傳:趙津女娟攘卷操檝。卷卽絭也。禾部曰:稇,絭束也。冖部曰:冠,絭也。是引申爲凡束縛之偁。从糸𢍏聲。居願切。十四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緘jiān
注解:所㠯束匧也。所㠯二字今補。篋者,笥也。束者,縛也。束之者曰緘。引申之,齊人謂棺束曰緘。喪大記作咸。从糸咸聲。古咸切,古音在七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縢ténɡ
注解:緘也。亦所以束者也。周書有金縢。凡艸之藟、木之蘽曰縢。俗作藤。从糸𦨶聲。徒登切。六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編biān
注解:次𥳑也。以絲次弟竹𥳑而排列之曰編。孔子讀易:韋編三絕。𠕋字下曰:象其札一長一短,中有二編之形。然則駢比其𥳑,上下用絲編二,是以有得靑絲編考工記者也。禮之編茅爲鼎鼏,周禮王后之編列髮爲之,亦猶是法也。从糸扁聲。布玄切。十二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維wéi
注解:車葢維也。車葢之制,詳於考工記。而其維無考。許以此篆專系之車葢,葢必有所受矣。引申之,凡相系者曰維,韍維、綬維是也。管子曰:禮義廉恥,國之四維。从糸隹聲。以追切。十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絥bèi
注解:車絥也。郊祀志:雍五畤路車各一乘。駕被具。西畤、畦畤禺車各一乘,禺馬四匹,駕被具。師古曰:駕車備馬之飾皆具。按駕車之飾此所謂絥也。被馬之飾,革部所謂鞁也。从糸伏聲。平祕切。古音在一部。茯,絥或从艸。𩍁,絥或从革𤰈聲。葡聲,伏聲同在弟一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䋊zhēnɡ
注解:䋊綊,各本少此二字。今依全書通例補。椉輿馬飾也。椉輿,天子車。飾亦妝飾之飾。䋊綊字今無所攷。傅玄乘輿馬賦注今不傳。从糸正聲。諸盈切。十一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綊xié
注解:䋊綊也。其義已釋於上,故此但云䋊綊也。凡緜連字不可分釋者,其例如此。从糸夾聲。胡頰切。八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䋣fán
注解:馬髦飾也。馬髦,謂馬鬣也。飾亦妝飾之飾。葢集絲絛下垂爲飾曰䋣。引申爲䋣多,又俗改其字作繁,俗形行而本形廢,引申之義行而本義廢矣。至若鄭注周禮、禮記之繁纓,繁讀爲鞶𢂸之鞶,謂今馬大𢂸也。此易字之例,其說與許說絕殊。从糸𣫭。各本下有聲字,非也,今𠜂。𣫭者,艸盛上出,故从糸𣫭會意,猶之𦇨字亦以𣫭縣會意也。附袁切。十四部。《春秋傳》曰:“可㠯稱旌䋣乎?”哀卄三年左傳文。𦅳,䋣或从𢍙。以弁形聲。𢍙,籒文弁。見皃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繮jiānɡ
注解:馬紲也。釋名曰。韁,疆也。繫之使不得出疆限也。从糸畺聲。居良切。十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紛fēn
注解:馬尾韜也。韜,劒衣也。引申爲凡衣之偁。釋名曰:紛,放也。防其放弛以拘之也。楊子言車軨馬𩡺。馬𩡺謂結束馬尾。豈韜之而後結之與。羽獵賦注。紛,旗流也。尚書:敿乃干。傳曰:施汝盾紛。離騷用繽紛字。皆引申叚借也。从糸分聲。撫文切。十三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紂zhòu
注解:馬緧也。方言曰:車紂,自關而東,周洛韓鄭汝潁而東謂之䋺。或謂之曲綯。或謂之曲綸。自關而西謂之紂。从糸,肘省聲。除桺切。三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緧qiū
注解:馬紂也。考工記:必䱸其牛後。注云:䱸讀爲緧。關東謂紂爲緧。按:亦作䋺。商王紂,古文尚書作受。从糸酋聲。七由切。三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絆bàn
注解:馬𩡳也。馬部𩡳下曰:馬絆也。與此爲轉注。小雅:縶之維之。傳曰:縶,絆。維,繫也。周頌曰:言授之縶,以縶其馬。箋云:縶,絆也。按:縶謂繩。用此繩亦謂之縶。此凡字之大例。有客其冣明者也。引申爲凡止之偁。从糸半聲。博幔切。十四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𦅨xǔ
注解:絆歬㒳足也。莊子馬蹏篇:連之以羈𦄼。崔云:絆前㒳足也。吳都賦:𦄼麋麖。劉注同。从糸須聲。相主切。古音在四部。按向秀云馬絆。音竦。集韵入二腫。漢令:蠻夷卒有𦄼。疑有奪字。殊下云:蠻夷長有罪當殊之。此應云蠻夷卒有罪當𦄼之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紖zhèn
注解:牛系也。牛系,所以系牛者也。周禮封人作絼。鄭司農云:絼,箸牛鼻繩。所以牽牛者。今時謂之雉。與古者名同。後鄭云:絼字當以豸爲聲。按絼讀如豸,池爾切。漢人呼雉卽絼也。絼變作紖,而讀丈忍切。仍絼雉之雙聲。今人讀紖余忍切,則非也。少儀曰:牛則執紖。从糸引聲。讀若矤。直引切。十二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縼xuàn
注解:㠯長繩繫系牛也。玉篇云:以長繩系牛馬放之也。从糸旋聲。辭戀切。十四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縻mí
注解:牛𦆕也。𦆕本馬𦆕也。大車駕牛者則曰牛𦆕,是爲縻。潘岳賦曰“洪縻在手。凡言羈縻勿絕,謂如馬牛然也。从糸麻聲。靡爲切。古音在十七部。𥿫,縻或从多。多聲,麻聲同。十七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紲xiè
注解:犬系也。犬字各本無,今補。少儀:犬則執緤。牛則執紖。馬則執靮。注曰:緤,紖,靮皆所以繫制之者。按許以此篆次於牛系,牛𦆕之後,其爲用少儀顯然也。緤本犬系,引申之,馬亦曰紲。故上文繮下曰馬紲也。若紲本謂馬,則宜次於繮篆後矣。从糸世聲。私列切。十五部。《春秋傳》曰:“臣負羈紲。”春秋僖卄四年左傳文。服虔注曰:一曰犬韁曰紲。古者行則有犬。按如服說,則紲之本義也。如杜說紲馬韁,則紲引申之義也。服云犬韁,許云馬紲,文意正同。緤,紲或从枼。枼亦世聲也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𦄿mò
注解:索也。易。係用徽纆。劉表曰:三股曰徽,㒳股曰纆。字林曰:㒳合曰糾。三合曰纆。从糸黑聲。莫北切。一部。按从黑者,所謂黑索拘攣罪人也。今字从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緪ɡēnɡ
注解:大索也。通俗文:大索曰緪。一曰急也。淮南子曰:張瑟者小弦絚,大弦緩。高氏注曰:緪,急也。王逸注九歌曰:絚,急張弦也。如月之恆傳曰:恆,弦也。本亦作緪。沈重古恆反。按手部揯,引急也。緪與揯音義皆同。从糸恆聲。古恆切。六部。亦作絚。非从𠄢之絙也。亦古鄧切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繘yù
注解:䌄也。易井卦:汽至亦未繘井,羸其瓶。鄭云:繘,綆也。方言曰:繘,自關而東周洛韓魏之閒謂之綆,或謂之絡。關西謂之繘。从糸矞聲。余聿切。十五部。𦇹,古文从絲。𦈇,籒文繘。从絲又从𦥑也。𦥑者,叉手也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綆ɡěnɡ
注解:汲井䌄也。汲者,引水於井也。綆者,汲水索也。何以盛水,則有缶。缶部曰𦉥,汲缾也是也。何以引缾而上,則有綆。春秋傳具綆缶是也。从糸㪅聲。古杏切。古音在十部。讀如岡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絠ǎi
注解:彈彄也。繟者,開弓也。彄者,弓弩耑弦所凥也。弦與弓弩於發矢時相離,是名絠。从糸有聲。弋宰切。又古亥切。一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𦅾zhuó
注解:生絲縷也。生絲爲縷也。凡蠶者爲絲,麻者爲縷。絲細縷麤,故糾合之絲得偁縷。謂縷系矰矢而㠯隿䠶也。李善文賦注所引有引此十字。今按有此乃完。當作生絲縷系矰矢而㠯隿䠶也,共十一字。矢部曰:矰者,隿䠶矢也。隹部曰:隿者,𦅾䠶飛鳥也。𩀼者,𦅾𩀼也。从糸敫聲。之若切。古音在二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繴bì
注解:繴謂之罿,罿謂之罬,罬謂之罦。捕鳥𧠃車也。見釋器及网部。从糸辟聲。博厄切。十六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緍mín
注解:釣魚𦅾也。𦅾本施於鳥者,而鉤魚之繩似之,故曰釣魚𦅾。召南曰,其釣維何,維絲伊緍。傳曰:緍,綸也。謂糾絲爲繩也。从糸昏聲。武巾切。十三部。吳人解衣相被謂之緍。方言:緍,緜,施也。秦曰緍,趙曰緜,吳越之閒脱衣相被謂之緍緜。按大雅:荏染柔木。言緍之絲。傳曰:緍,被也。是其爲古義古訓,不始方言也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絮xù
注解:敝緜也。緜者,聯𣁋也。因以爲絮之偁。敝者,敗衣也。因以爲孰之偁。敝緜,孰緜也。是之謂絮。凡絮必絲爲之,古無今之木緜也。以絮納袷衣閒爲袍曰褚,亦曰裝。褚亦作著。以麻緼爲袍亦曰褚。从糸如聲。息據切。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絡luò
注解:絮也。今人聯絡之言,葢本於此。包絡字,漢人多叚落爲之,其實絡之引申也。楊雄傳曰:緜絡天地。以絮喻也。一曰麻未漚也。陳風曰:東門之池,可以漚麻。傳曰:漚,柔也。箋云:於池中柔麻,使可緝績作衣服。按未漚者曰絡,猶生絲之未湅也。从糸各聲。盧各切。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纊kuànɡ
注解:絮也。玉藻:纊爲繭。注曰:纊,今之新緜也。按鄭釋纊爲新緜者,以别於緼之爲新緜及舊絮也。許則謂纊爲絲絮,不分新故,謂緼爲麻紼,與鄭絕異。从糸廣聲。苦謗切。十部。《春秋傳》曰:“皆如挾纊。”春秋宣十二年左傳文。絖,纊或从光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紙zhǐ
注解:絮一𥮒也。𥮒各本譌笘。今正。𥮒下曰:潎絮簀也。潎下曰:於水中擊絮也。後漢書曰:蔡倫造意,用樹膚、麻頭及敝布、魚网以爲紙。元興元年奏上之,自是莫不從用焉。天下咸稱蔡侯紙。按造紙昉於漂絮,其初絲絮爲之,以𥮒荐而成之。今用竹質木皮爲紙,亦有緻密竹簾荐之是也。通俗文曰:方絮曰紙。釋名曰:紙,砥也。平滑如砥。从糸氏聲。諸氏切。十六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䋨fǔ
注解:治敝絮也。敝絮猶故絮也。从糸咅聲。芳武切。古音在四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繫jì
注解:繫𦃇也。一曰惡絮。一曰猶一名也。繫𦃇讀如谿黎。曡韵字,音轉爲縴𦃇。縴苦堅切。廣韵十二齊、一先皆曰:縴𦃇,惡絮。是也。釋名曰:煮繭曰莫,幕也。貧者著衣可以幕絮也。或謂之牽離,煮熟爛牽引使離散如絮也。按此與煮繭絓頭不同物。編太平御覽者合而一之,誤矣。从糸𣪠聲。大徐古詣切,非也。此字之本音見周易釋文,云:直作𣪠下糸者,音口奚反。集韵、繫,牽兮切。引說文繫𦃇今惡絮。陸德明、丁度非不言之憭然也。而六朝以後舍系不用,而叚繫爲系,遂使繫之本義薶藴終古。至鼎臣奉敕校定此書,亦徑云古詣切,何淺率如是。尚自謂用唐韵,不知唐韵霽韵內之繫,非許書之繫𦃇也。十六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𦃇lí
注解:繫𦃇也。从糸虒聲。郞兮切。十六部。一曰維也。此别一義。謂𦃇亦訓維系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緝jī
注解:績也。自緝篆至絣篆皆說麻事。麻事與蠶事相似,故亦从糸。凡麻枲先分其莖與皮曰木,因而漚之,取所漚之麻而林之,林之爲言微也。微纖爲功,析其皮如絲。而撚之,而𠟪之,而續之,而後爲縷。是曰績,亦曰緝,亦絫言緝績。孟子曰:妻辟纑。趙注曰:緝績其麻曰辟。按辟與擘肌分理之擘同,謂始於析麻皮爲絲也。引申之,用縷以縫衣亦爲緝,如禮經云斬者不緝也𪗋者緝也是也。又引申之爲積厚流光之偁,大雅傳曰緝熙光明也是也。从糸咠聲。七入切。七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(左糸右次)(𥿩)cì
注解:績所未緝者。各本作績所緝也。今依廣韵正。㒳縷相接而後爲緝。未撚接之前,豫林纖微諸縷以儲偫之,是爲絘。令其次弟可用也。引申之,周禮有絘布。鄭司農云:列肆之税布。从糸次聲。七四切。十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績jī
注解:緝也。豳風:入月載績。傳曰:載績,絲事畢而麻事起矣。績之言積也。積短爲長,積少爲多。故釋詁曰:績,繼也,事也,業也,功也,成也。左傳曰:遠績禹功。大雅曰:維禹之績。傳曰:績,功也。从糸責聲。則歷切。十六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纑lú
注解:布縷也。言布縷者,以别乎絲縷也。績之而成縷,可以爲布,是曰纑。禮經縷分别若干𦫵以爲麤細,五服之縷不同也。趙岐曰:湅麻曰纑。麻部䵈下曰:未湅治纑也。然則湅治之乃曰纑。葢縷有不湅者,若斬衰、齊衰、大功、小功之縷皆不湅。緦衰之縷則湅之。若吉服之縷則無不湅者。不湅者曰䵈,湅者曰纑,統呼曰縷。从糸盧聲。洛乎切。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紨fū
注解:布也。謂布名。一曰粗紬。謂大絲繒之粗者,漢書武五子傳嚴延年女羅紨。从糸付聲。防無切。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𦄑suì
注解:蜀細布也。左思蜀都賦:黃潤比筒。注:黃潤,謂筒中細布也。楊雄蜀都賦曰:筒中黃潤,一端數金。从糸彗聲。祥歲切。十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絺chī
注解:細葛也。葛者,絺綌艸也。其緝績之一如麻枲。其所成之布,細者曰絺,粗者曰綌。葢艸有不同,如今之葛布有黃艸葛,其粗者也。从糸希聲。丑脂切。十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綌xì
注解:粗葛也。从糸谷聲。綺戟切。古音在五部。𢂲,綌或从巾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縐zhòu
注解:絺之細者也。者字依御覽補。《詩》曰:“蒙彼縐絺。”庸風君子偕老文。傳曰:蒙,𧠃也。絺之靡者爲縐。按靡謂紋細皃,如水紋之靡靡也。米部曰:䊳,碎也。凡言靡麗者皆取䊳義,謂其極細。此毛說與鄭說之不同也。一曰戚也。戚各本作蹴。蹴者,躡也。非其義。葢本作戚,俗作蹙,又改爲蹴耳。今正。鄭箋云:縐絺,絺之蹙蹙者。此鄭說之異毛也。戚戚者,如今皺紗然。上文云:緛,衣戚也。子虛賦:襞積褰縐。張揖注云:縐,戚也。从糸芻聲。側救切。四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絟quán
注解:細布也。江都王傳:遺帝荃葛。師古曰:字本作絟。千全反。又千劣反。江南筩布之屬皆爲荃也。从糸全聲。此緣切。十四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紵zhù
注解:檾屬。檾者,枲屬也。陳風曰:東門之池,可以漚紵。細者爲絟,布白而細曰紵。各本作粗者爲紵。今依玄應書正。卷十二、十五略同也。周禮典枲掌布緦縷紵之麻艸之物,白而細疏曰紵,古亦借爲褚衣之褚。从糸宁聲。直吕切。五部𦂂,紵或从緒省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緦sī
注解:十五升抽其半布也。各本無抽其半三字,當由不通人𠜂之,今補。緦者,布名。猶大功、小功皆布名也。經云緦麻三月者,注云:緦麻,緦布衰裳而麻絰𢂸也。今本注內𠜂下緦字,則不可通矣。傳曰:緦者十五升抽其半。有事其縷,無事其布曰緦。凡布幅廣二尺二寸,禮經布八十縷爲升,卽許之布八十縷爲稯也。斬衰三升,三升有半。齊衰四升。繐衰小功之縷四升有半。大功八升若九升。小功十升若十一升。緦布朝服之縷七升有半。升數各不同,而皆合二尺二寸之度以成布。十五升去半者,十五升朝服之升數也。去其半則爲七升有半。朝服用十五升,其布密。緦用其半,其布疏。謂之緦者,鄭曰治其縷細如絲也,傳所謂有事其縷也。繐衰用小功之縷,而升數不及半。緦用朝服之縷,而升數衹取半。皆聖人因宜適變之精意。一曰㒳麻一絲布也。此說非也。鄭注喪服曰:或曰有絲。朝服用布,何衰用絲乎。从糸思聲。息茲切。一部。𢆿,古文緦,从恖省。思各本作糸,誤,今正。〖注〗𦃞,古文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緆xī
注解:細布也。布一本作麻,古亦呼布爲麻也。燕禮:幂用綌若錫。鄭注:今文錫爲緆。緆,易也。治其布使滑易也。按今文其本字,古文其叚借字也。子虛賦被阿錫,卽列子之衣阿緆。許意從禮今文,故錄緆字。喪服錫衰傳曰:錫者何也。麻之有錫者也。錫者十五升抽其半。無事其縷,有事其布曰錫。按據是則緆之與緦,但一事其縷,一事其布爲少異耳。其爲十五升之半則同也。何緦下偁傳以釋之,而緆下不稱傳也。曰緦在五服之內,故聖人特製其字。錫衰不在五服內,故聖人用錫之名,不别製字。錫衰之錫與細布之緆,其實不同也。葢古者布十五升爲冣細。十五升布成,治之使滑易,是曰緆。錫衰則半十五升而治之,亦名曰緆。實非緆也。是以傳之釋經也,先之曰:錫者何也,麻之有錫者也。有讀爲又。言麻旣爲布矣,而又加灰易之。此言緆之本義也。繼之曰:錫者十五升抽其半。無事其縷,有事其布曰錫。此釋錫衰之錫也。㒳言錫者,意各有在。許作字書釋緆本義。故衹曰細麻,而不必詳十五升去半之緆,葢用傳前說以包後說矣。从糸易聲。先擊切。十五部。𪎥,緆或从麻。先鄭曰:錫,麻之滑易者。劉熙曰:錫,易也。治其麻使滑易也。古說謂治麻曰錫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繐suì
注解:細疏布也。禮經曰:繐衰裳牡麻絰,旣葬除之者。傳曰:繐衰者何,以小功之縷也。注云:治其縷如小功,而成布四升半。細其縷者,以恩輕也。升數少者,以服至尊也。凡布細而疏謂之繐。今南陽有鄧繐。按小功十升若十一升成布,而此用小功之縷四升半成布,是爲縷細而布疏。其名曰繐者,布本有一種細而疏者曰繐,但不若繐衰之大疏。而繐衰之名繐,實用其意。故鄭舉凡布以名之。劉氏釋名說繐衰亦曰細而疏如繐也。許云細疏布,亦謂凡布,不主繐衰,與緆本爲細布名,而錫衰之錫取以爲名正同。故皆不引禮傳。从糸惠聲。私鋭切。十五部。按此篆各本在前絙𦃙二篆之閒,非其次也,今移此以正之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緰tóu
注解:緰貲,布也。謂布名。急就篇:服瑣緰㠿與繒連。師古曰:緰㠿,緆布之尤精者也。㠿貲同。从糸俞聲。度侯切。四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縗cuī
注解:喪服衣。喪字各本無,今補。凡服上曰衣,下曰裳。禮衰裳連言,卽衣裳也。以衰統負板辟領等爲言也。長六寸,博四寸,直心。禮喪服記曰:衰長六寸,博四寸。注云:廣袤當心也。前有衰,後有負板,左右有辟領。孝子哀戚無所不在。按縗,經典多叚借衰爲之。从糸衰聲。倉回切。古音在十七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絰dié
注解:喪首戴也。喪服經苴絰,注曰:麻在首在要皆曰絰。絰之言實也。明孝子有忠實之心,故爲制此服焉。首絰象緇布冠之缺項,要絰象大𢂸,又有絞𢂸象革𢂸。按經傳首要皆言絰,而首章傳苴絰大搹去五分一以爲𢂸。齊衰之絰,斬衰之𢂸也云云。然則在首爲絰,在要爲𢂸。經特舉絰以統𢂸耳。故許以喪首戴釋絰,猶言當心之縗,則負板、辟領皆統其中也。从糸至聲。徒結切。十二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緶biàn
注解:交枲也。謂以枲二股交辮之也。交絲爲辮,交枲爲𦄱。一曰緁衣也。上文緁下云𦄱衣也。此云𦄱,緁衣也。是爲轉注。从糸𠊳聲。房連切。十一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䋀huà
注解:𡳐也。𡳐者,足所依也。方言曰:絲作之者謂之𡳐。麻作之者謂之不借,或謂之屨,或謂之䩕角,或謂之麤,或謂之㞜,或謂之䋀。𡳐其通語也。一曰靑絲頭𡳐也。上義謂麻作之,此義謂靑絲爲頭。讀若阡陌之陌。許書無阡陌,葢當作什佰也。一曰以下十三字當在从糸戶聲之下。从糸戶聲。大徐亡百切。郭景純下瓦反。一音畫。古音在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䋽běnɡ
注解:枲𡳐也。枲者,麻也。急就篇屐屩𦂌藨。今俗語𡳐之判合爲幫。讀如邦。从糸封聲。博蠓切。九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緉liǎnɡ
注解:𡳐㒳枚也。齊風:葛屨五㒳。𡳐必㒳而後成用也,是之謂緉。一曰絞也。一曰猶一名也。方言:緉,𦄍絞也。關之東西或謂之𦄍。絞通語也。按緉之言㒳也,𦄍之言雙也,絞之言交也。从糸㒳,㒳亦聲。各本㒳作兩,篆作緉,非,當正。力讓切。十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絜jié
注解:麻一耑也。一耑猶一束也。耑,頭也。束之必齊其首,故曰耑。人部係下云:絜束也。是知絜爲束也。束之必圍之,故引申之圍度曰絜。束之則不㪔曼,故又引申爲潔淨。俗作潔,經典作絜。从糸㓞聲。古㞕切。十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繆móu
注解:枲之十絜也。枲卽麻也。十絜猶十束也。亦叚爲謬誤字,亦叚爲謚法之𥢣。一曰綢繆也。唐風:綢繆束薪。傳曰:綢繆猶纏緜也。鴟鴞鄭箋同,皆謂束縛重曡。从糸翏聲。武彪切。三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綢chóu
注解:繆也。謂枲之十絜,一曰綢繆二義皆與繆同也。今人綢繆字不分用。然詩都人士單用綢字,曰綢直如髮。毛傳以密直釋之,則綢卽稠之叚借也。从糸周聲。直由切。三部。按此二篆疑有譌亂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䋈rú
注解:絜緼也。絜緼謂束緼也。束緼見蒯通傳。一曰敝絮也。敝絮謂孰緜也。前說謂麻,此謂絲。从糸奴聲。女余切。五部。《易》曰:“需有衣䋈。”旣濟六四爻辭。按此篆舊在繫篆之前。彼上下文皆言絲,絮非其類,今移次於此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縕yùn
注解:紼也。玉藻:纊爲繭,緼爲袍。注曰:纊,新緜也。緼,今之纊及故絮也。纊及故絮者,謂以新緜合故絮裝衣。鄭說與許異。衣部曰:以絮曰襺,以緼曰袍。許絲絮不分新舊,槩謂之纊,以亂麻謂之緼。孔安國釋論語曰:緼,枲著也。許所本也。蒯通傳:束緼乞火。師古曰:緼,亂麻。从糸𥁕聲。於云切。十三部。亦上去聲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紼fú
注解:亂枲也。枲各本作系:不可通。今正。亂枲者,亂麻也。可以裝衣,可以然火,可以緝之爲索,故采尗毛傳曰:紼,繂也。言用紼爲索也。从糸弗聲。分勿切。十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絣bēnɡ
注解:氐人殊縷布也。漢武都郡,應劭曰:故白馬氐羌。華陽國志曰:武都郡有氐傁。殊縷布者,葢殊其縷色而相閒織之、絣之言駢也。从糸幷聲。北萌切。十一部。自緝篆至此篆皆說麻事也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紕bǐ
注解:氐人𦇧也。氐人所織毛布也。周書伊尹爲四方獻令,正西以紕罽爲獻。後漢西南夷傳:冄駹夷能作毞毲。毞卽紕也。華陽國志同。禮記用紕爲紕繆字。从糸,毛似糸。故从糸。比聲。讀若《禹貢》“玭珠”。卑履切。十五部。亦平聲。玭珠見玉部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𦇧jì
注解:西胡毳布也。西胡見玉部𤥗注。毳者,獸細毛也。用織爲布,是曰𦇧。亦叚罽爲之。从糸罽聲。居例切。十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縊yì
注解:絞也。絞各本作經,庸人所改也。今正。交部曰:絞,縊也。與此爲轉注。絞縊必㒳股辮爲之。喪服傳曰:喪之絰不摎垂葢不成也。不摎垂,謂不絞也。經本訓從絲爲一股,縊死必㒳股爲之。以其直縣也。故亦謂之經。許解縊必不云經也。左傳曰:若其有罪,絞縊以戮。手部曰:摎,縛殺也。从糸益聲。於賜切。十六部。《春秋傳》曰:“夷姜縊。”桓十六年左傳文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綏suī
注解:車中靶也。靶各本作把,玉篇作車中靶也,廣韵引說文同。按靶是,把非。靶者,轡也。轡在車前,而綏則系於車中,御者執以授登車者,故别之曰車中靶也。少儀曰:車則脱綏,執以將命。綏本系於車中,故可脱。郭璞注子虛賦曰:綏,所執以登車。論語曰:𦫵車必正立執綏。周生烈曰:正立執綏,所以爲安。按引申爲凡安之偁。从糸妥聲。聲字各本無,今補。妥字見禮經、小雅。許偶遺之,今已補於女部。毛公曰:妥,安坐也。綏以妥會意,卽以妥形聲。古音在十七部。今音息遺切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彝yí
注解:宗廟常器也。彝本常器,故引申爲彝常。大雅:民之秉彝。傳曰:彝,常也。从糸。糸,綦也。綦,許書所無。當作幂。周禮幎人:以疏布巾幎八尊,以畫布巾幎六彝。彝尊必以布𧠃之,故从糸也。廾,持之。之字今補。廾,竦手也。尊下亦曰卄以奉之。米,器中實也。酒者米之所成,故从米。从彑象形。各本作彑聲,非也。今依韵會正。彑者,豕之頭。鋭而上見也。爵从鬯又而象雀之形,彝从糸米卄而象畫鳥獸之形,其意一也。故云與爵相似。此與爵相佀。相似猶同意也。以脂切。十五部。《周禮》:“六彝:雞彝、鳥彝、黃彝、虎彝、蜼彝、斝彝。㠯待祼將之禮。”見春官司尊彝職。𦇚、𢇏,皆古文彝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素sù
注解:白致繒也。繒之白而細者也。致者,今之緻字。漢人作注不作緻,近人改爲緻,又於糸部增緻篆,皆非也。鄭注襍記曰:素,生帛也。然則生帛曰素,對湅繒曰練而言。以其色白也,故爲凡白之偁。以白受采也,故凡物之質曰素,如㱿下一曰素也是也。以質未有文也,故曰素食,曰素王。伐檀毛傳曰:素,空也。从糸𠂹,取其澤也。澤者,光潤也。毛潤則易下𠂹。故从糸𠂹會意。桑故切。五部。凡𦃃之屬皆从𦃃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𦃃部
标题:𦃃
注解:素属。从素廾声。居玉切。三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𦃃部
标题:䋤yuè
注解:白䋤,縞也。縞者,鮮支也。急就篇有白䋤。顔注曰:謂白素之精者,其光䋤䋤然也。从𦃃勺聲。以灼切。二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𦃃部
标题:𦆾lǜ
注解:𦃃屬。素當作索。索見𣎵部,繩索也。从素之字,古亦从糸。故𦆾字或作𦆽,或作繂。采尗毛傳曰:紼,繂也。謂麻繩也。今說文譌作素屬,乃不可通矣。从𦃃。猶从糸也。率聲。所律切。十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𦃃部
标题:繛chuò
注解:𦇻也。淇澳毛傳曰:綽,緩也。从𦃃卓聲。昌約切。二部。綽,繛或省。今多如此作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𦃃部
标题:𦅻huǎn
注解:繛也。糸部曰:紓,緩也。然則緩,紓也。从𦃃,爰省。胡管切。十四部。大徐管作玩:非。緩,𦇻或省。今多如此作。 文六 重二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𦃃部
标题:絲sī
注解:蠶所吐也。吐者,寫也。从二糸。息茲切。一部。凡絲之屬皆从絲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絲部
标题:𦆕pèi
注解:馬𦆕也。从絲車。各本篆文作轡,解作从絲从軎。五經文字同,中从軸末之軎也。惟廣韵六至轡下云:說文作𦆕。此葢陸法言、孫愐所見說文如此,而僅存焉。以絲運車,猶以㚘輓車,故曰𦆕與連同意,衹應从車,不煩从軎也。今據以正誤。與連同意。見連輦二字下。兵媚切。十五部。《詩》曰:“六𦆕如絲。”小雅皇皇者華文。此非以證𦆕字,乃以釋从絲之意也。六𦆕如絲毛傳曰:言調忍也。如絲,則是以絲運車。故其字从絲車。凡引經說會意之例如此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絲部
标题:𢇅ɡuān
注解:織㠯絲毌杼也。織字下各本衍絹字,玉篇又誤緝,今𠜂。以絲各本誤作从糸,毌作貫,今正。杼者,機之持緯者。毌,穿物持之也。以絲貫於杼中而後織,是之謂𢇂。杼之往來,如𨵿機合開也。从絲省,卝聲。卝者,𡖉字也。鉉等云古磺字,非也。古還切。十四部。卝,古文𡖉字。各本無此五字,今補。說詳𡖉部。 文三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絲部
标题:率shuài
注解:捕鳥畢也。畢者,田网也。所以捕鳥。亦名率。按此篆本義不行。凡𧗿訓將𧗿也,䢦訓先導也皆不用本字而用率,又或用帥。如緜傳云率循也,北山傳云率循也,其字皆當作䢦是也,又詳帥下。左傳藻率。服虔曰:禮有率巾,卽許書之帥也。象絲网,謂〈冫幺冫〉。上下其竿柄也。上其竿之露者,下其柄也。畢网長柄。所律切。十五部。凡率之屬皆从率。2131 文一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率部